4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國部”、“春運”、“易建聯”等10商標確權案件進行集中宣判。北京一中院介紹說,該院2005年受理知識產權確權案61件,2009年這一數字是798件,5年間確權案件激增13倍。商標確權糾紛劇增,固然有企業維權意識增強的因素,更主要的在
4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國部”、“春運”、“易建聯”等10商標確權案件進行集中宣判。北京一中院介紹說,該院2005年受理知識產權確權案61件,2009年這一數字是798件,5年間確權案件激增13倍。商標確權糾紛劇增,固然有企業維權意識增強的因素,更主要的在于利益驅動。
商標確權案激增
2001年《商標法》修改,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針對商標授權確權所作的駁回復審決定、異議復審裁定、爭議裁定和撤銷復審決定納入司法審查范圍,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進行司法審查。這些案件即為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
知識產權專家介紹說,由于商評委的住所地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轄區,此類案件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逐級審理。
北京一中院知識產權庭統計發現,該院自2002年受理第一起商標授權確權案件以來,5年間增長了13倍。2009年,商標確權案件已占北京一中院知產庭全部知識產權案件收案數的40%。數據還顯示,從2002年到2009年,北京一中院共審結商標授權確權行政一審案件2624件。而在2010年第一季度,北京一中院受理的此類案件已高達551件。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審判長夏君麗在此前舉行的2010知識產權高層論壇上也表示,2007年至2009年,全國法院審理的一審行政案件增長量已經超過了前5年的增長量,其中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多,社會影響大和關注度高。審理此類案件已經成為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利益驅動使案件增長
一中院法官調研認為,更多的商標確權案源于利益驅動。“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出現了一部分傍名牌、搶注他人商標的惡性競爭情況,損害了他人在先合法權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當事人必然訴諸相應的救濟途徑”,這使得商標行政案大幅增長。
以籃球運動員易建聯姓名遭搶注一案為例。原告易建聯體育用品(中國)有限公司從福建省名樂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受讓取得“易建聯yijianlian”商標。2006年3月,易建聯認為上述公司系惡意搶注其姓名商標,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請求撤銷該商標,商評委裁定對該商標予以撤銷。易建聯體育用品(中國)有限公司不服起訴至北京一中院。法院經審理認為,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因此,姓名權作為一項法定權利,應屬于“在先權利”的一種。未經許可,將他人的姓名申請注冊商標,給他人姓名權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損害的,該商標不予核準注冊或者予以撤銷。易建聯在爭議商標申請日前,已經在相關公眾中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名樂公司作為體育用品公司,未經許可在運動鞋等商品上注冊與易建聯姓名完全相同的爭議商標,容易使相關公眾認為上述商品來源于易建聯或者與易建聯具有一定的聯系,從而損害了易建聯基于其知名度可能產生的相關利益,侵害了易建聯的姓名權,違反了《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該爭議商標應予撤銷。
司法尺度漸趨統一
面對快速增長的商標確權案,北京一中院知產庭從切實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的視角出發,在確保案件裁判結果公正的基礎上,把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大局,努力實現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作為審理商標確權案件的準繩。
據介紹,在審理該類案件中,北京一中院法官突出關注了三個尺度:一是突出公眾利益保護,二是維護在先權益,三是遏止惡意搶注,維護市場公平。
例如,針對邱某訴被告商評委“黑瞎子島及圖”商標駁回復審行政糾紛案,法院在判決中指出,近期隨著中俄之間就黑瞎子島主權問題達成協議,黑瞎子島的一半領土回歸中國,此新聞消息使得該島更加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在此歷史和政治背景下,將“黑瞎子島”作為商標,容易使社會公眾聯想起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等政治敏感問題,故被告決定以“‘黑瞎子島’作商標進行商業使用,并被某一家所獨占,易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為由,駁回申請商標的注冊申請”,并無不妥之處,應予維持,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突出公眾利益保護的原則還表現在否定亂“創新”上,在集中宣判的10個商標案中,“春運”牌客車、“國部”牌葡萄酒等“創新”詞不絕于耳。但法院最終維持了商評委不予注冊或撤銷“國部”、“易建聯”、“少林藥局”等商標的決定。
此外,商標授權確權案件的審理也始終強調商標注冊環節的誠實信用,通過對違反誠實信用的商標注冊行為的規制,制止不正當搶注。知識產權專家馮曉青認為,根據我國《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但相關法律條文的表述本身比較籠統、抽象,這對法院的裁判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在審判實踐中,如何認定確權商標是否有害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具有其他不良影響,衡量尺度需要逐步規范。
|